《三明日报》登载《傅树华同学》
我有一个同学名叫傅树华,早年留学日本十年。在日本期间,他勤奋好学,除了认真学习日本的语言外,还特别注意身边的事物。有一次,一个日本友人请他吃乌冬面,乌冬面是日本的国面,很受日本人的欢迎。傅树华同学看着晶莹剔透的乌冬面,随即想到了自己家乡尤溪的切面(也叫筷子面)。乌冬面怎么与老家的切面这么相似,形状和吃法大致一样,只不过日本乌冬面经过加工,吃法更简单,吃众也更普遍。乌冬面与尤溪的切面为什么这么相似,到底有着怎样的关联?他陷入了沉思,决定一探究竟。下面随仿真菜的小编来看看。
●讲述:阮礽喜
我有一个同学名叫傅树华,早年留学日本十年。在日本期间,他勤奋好学,除了认真学习日本的语言外,还特别注意身边的事物。有一次,一个日本友人请他吃乌冬面,乌冬面是日本的国面,很受日本人的欢迎。傅树华同学看着晶莹剔透的乌冬面,随即想到了自己家乡尤溪的切面(也叫筷子面)。乌冬面怎么与老家的切面这么相似,形状和吃法大致一样,只不过日本乌冬面经过加工,吃法更简单,吃众也更普遍。乌冬面与尤溪的切面为什么这么相似,到底有着怎样的关联?他陷入了沉思,决定一探究竟。下面随仿真菜的小编来看看。
傅树华同学走遍了日本的山山水水,询问了非常多日本人,每一次询问,日本朋友都用铁壶煮茶泡给他喝。傅树华脑子一激灵:不仅是乌冬面,甚至连日本的铁壶与自己家乡的铁壶也特别相似,可铁壶是日本的国粹啊!乌冬面与铁壶都是百姓日常用的生活品,在日本的历史也很悠久,可中日两个国家都存在,又很普遍,这些东西到底是从日本传到中国,还是由中国传到日本的呢?从此,傅树华同学花费了毕生精力对其穷根究底。
为了弄清铁壶的关系,他来往于中日两国之间,寻高人,访名家、痴迷铁壶的研究,收藏各种各样的铁壶,成了铁壶的爱好者和收藏家。去他家里,你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铁壶,便宜的一个几百元,贵的一个几万元,甚至几十万元人民币,而且他对每一种铁壶都如数家珍,实在难能可贵。对面条,他请人查阅各类资料,也进行了实际的制作,为了节省成本,他专门拜了日本很出名的菜模艺术大师,学习了面条各种制作的模型,并回国创办了东方五星菜模公司,在家乡创建了尤溪切面研究所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他从日本的图书馆里找到了尤溪的县志,这本县志是唐朝时期的资料,很珍贵,全面记载着唐朝时期,中国福建尤溪人就与日本有着密切的往来。可以说,在民间,中日友谊不仅历史悠久,而且渊远流长。
傅树华同学现在已不计较铁壶和切面,是中国传到日本还是日本传到中国的问题了,他已站在更高的层面来看待两国民间人士的友好交往。在他眼里,不管谁传给谁,有一点是很实际的,就是两国人民的交流从来没有间断过,两国人民的追求和喜好也都有共同点。尽管在政治上,上世纪三四十年代,中国人民为了抗击日本的侵略,牺牲了太多太多的人,但是,两国人民的交往却从未间断,两国货物贸易文化等交流也永远存在。
傅树华同学已是中日民间文化交流的很好传播者,他不仅传播铁壶的艺术,也专门研究日本乌冬面与福建尤溪切面的密切关系,把乌冬面和切面的技艺融为一体,并且传承好。在他眼里,艺术没有国界,饮食没有国界,文化没有国界,不管是哪一国先存在,只要人民喜好,都值得沟通、交流、使用,甚至传承。
如今,他还不遗余力地把日本的葡萄酒酿制文化推荐到国内,在全国代理日本第一家酿制葡萄酒的公司——胜沼酒庄的葡萄酒,他觉得日本的酿酒工艺很精细,有些比欧洲的还考究,值得中国人借鉴和交流。
人类社会的漫长进程,是一个不断地交流、融通的过程,只有相互取长补短,才能各自优化和发展,创造各自文明,同时反过来又推动共同进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