顺昌:美食变形记
前些日子,追一些美食纪录片,看到《风味人间》2时,意外看到了顺昌灌蛋。
前些日子,追一些美食纪录片,看到《风味人间》2时,意外看到了顺昌灌蛋。
你得承认,在高超的镜头语言下,很普通的街头早餐被拍得相当唯美,且很有情。
让我想起在顺昌觅食的时光。
顺昌在哪里?
在福建的南平。闽江上游富屯溪畔。
这是一座被水环绕的城市,也是被山拥在怀中的城市。水之畔,顺而昌,城市的得名“以其初顺服,故名,取顺而昌之意”。
三十年河东,三十年河西。用来形容城市命运的兴衰,还真是合适不过。
顺昌,似乎就在经历这样的心路历程。
这座水边的城市,曾经是鹰厦铁路必停的大站,再加上发达的水运,北上南下,周边县市人都要到顺昌周转,堪称通衢之地。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,顺昌,人聚财聚,来来往往的人流,吸引各种美食汇集,也带来了兴盛一时的饮食文化。
交通要道已成过去,唯有美食值得怀念。
我来来往往去过几次顺昌,这座光环不再的小城,有些落寞有些破旧,火车站是上个世纪的风格。除此之外,这座小城其实还是挺温馨的:市井百家,烟火人间,饭后,我们沿着江边散步,身边也都是一样悠闲的顺昌人,也有一种岁月静好的感觉。
在顺昌,流行大圣信仰
顺昌有自己的本土文化名片,孙悟空的原型齐天大圣就诞生于此,大圣信仰在这里影响力十足。历史上,大圣和他的兄弟通天大圣被看成是儿童的保护神,对他们的崇拜和信仰,沿着闽江一路向海,甚至辐射到了海峡对岸。
现在的南平基本上没有什么工业,顺昌也一样,走绿色发展之路。不过他们会有意识地推广大圣文化,很多年前,张纪中《西游记》剧组,不仅到顺昌取景,还把高老庄建在这个小县城的山里。
当然,齐天大圣并不等于孙悟空,但并不妨碍他的传说在这里流传,甚至这儿的美食,也是变幻多端,夸张点说,有七十二变,也不为过。
失败的灌蛋也是有的,这锅成品来看,有不少爆蛋
重新回到灌蛋,它就是一种美食和另外一种美食的重新组合。
吃过“荷包蛋”“水铺蛋”,就连所谓的鸡蛋鸭蛋混合在一起炒的也不新鲜。如果不是风味人间,“灌蛋”应该就会默默深埋于小城中。
所谓灌蛋,顾名思义,总要往蛋里塞点啥,顺昌人灌进去的就是肉馅。灌蛋是顺昌的特产,已经名列南平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在顺昌,仁寿乡是灌蛋的发源地,做法也最为正宗。能名列非遗,说明这活儿有技术含量,并非人人都能为之。蛋得选土鸭蛋,自然放养的鸭蛋,蛋黄不容易散。肉馅一般都是猪前腿肉,拌上香菇,调好味道,就可以开灌了。
灌蛋是个技术活
麻鸭蛋先打进茶杯中,再找到蛋黄中的白色蛋眼,刺破蛋眼后,就可以用筷子一点一点地将肉馅塞入蛋黄中。干这活必须胆大心细,手脚利索,不然很容易“肉飞蛋打”。
在顺昌街头繁华处,有一家仁寿灌蛋店,此间高手一次最多能灌进二两肉,着实了得。但同时,从他们沸腾的大锅中,也能发现不少残次品,毕竟这还是手工食物,总要有容错率。
蛋灌好之后,下锅煮熟即可食用,灌蛋外表依然像是水煮蛋,只不过体积膨胀,分量十足,一口下去,蛋黄和肉馅口感竟然很契合,好吃得令人觉得意外。
在顺昌,灌蛋又被称为“银包金”,是当地人早餐的选择之一。
顺昌的金包银,类似客家的酿豆腐
既然有“银包金”,自然少不了“金包银”。
金包银在郑坊乡。
郑坊乡在顺昌素来以豆腐好吃闻名,当地的豆腐采用酸浆水点卤,豆腐口感嫩滑自然好。福建好多地方的豆腐出名,邵武的和平豆腐,长汀的豆腐,基本都是酸浆水,郑坊的豆腐也属于这种类型。
郑坊豆腐常见的吃法,就是制造成“金包银”。
“金包银”的外观有点像客家名菜酿豆腐,只不过制作过程中多了一道油炸工序。一些讲究的人,往往地用山茶油来炸豆腐,起锅之后清香扑鼻,胃口大开。油豆腐酿入肉馅后,再下锅煎熟勾芡浇汁,就是顺昌大名鼎鼎的“金包银”了,当地人叫“灌豆腐”。
蛋菇在顺昌又叫灌蛋肠
如果说“金包银”和“银包金”,只是简单的变形,那么蛋菇则完全颠覆了食材原本的形状。
蛋自然还是鸡蛋,菇只是食品呈现的形状,顺昌蛋菇说白了,就是把加了水的鸡蛋灌进小肠,再煮熟切开之后,绽放成一朵朵菌菇。
上桌的蛋菇既有鸡蛋柔嫩的口感,又有小肠的爽韧,这才是真正的变形记。
值得再记上一笔的还有顺昌的烧麦。确切地说,是元坑的甜烧麦。
元坑是个古镇,历史悠久,饮食精细。元坑甜烧麦的馅料是花生、芝麻加上白糖,皮又薄,蒸熟之后,油都要透出来。元坑烧麦制作复杂,而且不太符合当代人的饮食观念,渐渐,元坑烧麦到了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了。
我们去采风的时候,为了拍摄甜烧麦,专门请了个老师傅定做,花了有半天时间才搞定。至于味道,怎么说,反正我觉得,不能说好吃。
饮食的花样多,说明这个地方的人吃得精细。
不过对顺昌人而言,万变不离其宗,不管如何变化,吃饱才是重要的主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