没有荔枝的荔枝肉
荔枝很多,妃子笑、桂味,挂绿、状元红等等都是佳品。
荔枝很多,妃子笑、桂味,挂绿、状元红等等都是佳品。
荔枝好吃,但容易上火。古人有办法,明代方以智在《物理小识》中说:“荔枝多食作热,盐、蜜解之。”直到今天,闽粤一带,吃荔枝蘸酱油,就不足为奇。
荔枝好吃,但又难以保存,于是古人又挖空心思以荔枝入菜:荔枝馒头、燕粉荔枝这些玩意就出现在宋人的笔记中。
南宋绍兴二十一年(公元1151年),大臣张俊宴请宋高宗,留下了历史上最排场的一场宴席。席上自然少不了和荔枝有关的菜。诸如荔枝甘露饼、荔枝蓼花、荔枝好郎君等等,当中还有一道重口味“荔枝白腰子”,是的,你没有看错,荔枝白腰子,听上去很重口味的荤菜。
不过,据现代不少食客们考证,这荔枝腰子,似乎没有荔枝。
清代食谱《调鼎集》里考证,这白腰子就是腰子,只不过是用刀工妙手加工成荔枝模样,取其一个形似。去年出版的一本《宋宴》中,几位作者倒也还原了这道菜,不过看似不怎么好吃。
荔枝腰子里没有荔枝,和荔枝有关的菜中,还有一道荔枝肉。
荔枝肉里,就有荔枝吗?
荔枝肉,在这里荔枝只是摆盘
这又要从荔枝肉的起源说起。
荔枝肉的出处可以追溯到五代十国的闽国。闽王王审知有一位最钟爱的小女儿十八娘,最爱吃荔枝——福建有一荔枝品种就叫十八娘红,这是后话。十八娘出嫁后被封为“柔靖夫人”,“柔靖夫人”的子孙都非常孝顺,尽管荔枝不可能一年四季都有,儿孙们便延请厨师研制出了“荔枝肉”以尽孝心。据说,制作出的荔枝肉口感与荔枝蘸酱油味道类似,甜中有酸,酸中有咸,不是荔枝,胜似荔枝,人生况味,尽在其中。
当年的菜谱已不可考,但从这段文字里,荔枝肉里是没有荔枝的。
红曲调色的荔枝肉,边上的荔枝依然是点缀
千百年来,大浪淘沙,荔枝肉的做法已经大不相同。随便打开网络,搜索一番,各种做法层出不穷。最普遍是将猪瘦肉剞上十字花刀,切成斜形块,因剞的深度、宽度均匀恰当,炸后卷缩成荔枝形,佐以番茄酱、香醋、白糖、酱油等调料即成——这是最常见的福州荔枝肉的做法。
在莆田,荔枝肉就更是简单,直接追求形似就可以了,干炸过后,配蒜头酱,就是美味。
莆田干炸荔枝肉,配蒜头酱
由此可见,不管福州也好,莆田也罢,传统的荔枝肉里确实没有荔枝。
文字有象形字、会意字,如果菜肴也这样归类,荔枝肉当属象形菜。像与不像之间,那个度就值得玩味。正如老婆饼里吃不出老婆,蚂蚁上树里不会有蚂蚁,爱玩文字游戏的饕客就下了定义,荔枝肉的高境界,当是形似荔枝,色艳如荔枝,味胜于荔枝。里面要不要有荔枝,应该是不太重要。
以前古人做荔枝肉,一般用红曲调色,再用荔枝榨汁调味,讲究得很。福州盛产青红酒,红曲并不难得,所以这样的荔枝肉并不少见。
只是,如今的快节奏,已经不用红曲,现在做荔枝肉基本都用番茄酱,简单了事。
大多数饭店里的荔枝肉都爱加上土豆,一占分量,二可解腻,精致一些的,会在肉里裹上马蹄,咬起来给人一种爽脆的口感,这个我尤其喜欢。
至于荔枝,这个,真没有。